在暖村,过暖年
明亮閃耀的燭光照亮我們
像太陽ㄧ樣帶給我們溫暖
也指引我們方向
小开心马上三岁了。
他是一个在相对自由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
当他还是只会爬的小baby时,我在厨房做饭,他在我的脚边玩锅碗瓢盆。我觉得这样挺好,他自己专注玩着,我也可以好好做饭。他的游戏从一开始给汤锅盖盖子,到后来一口口把碗从消毒柜里搬出来排在地上,再把碗按照一定顺序叠在一起,最后再一口口的放回柜子里。
我和心爸经常听到很多问号:万一打破碗受伤怎么办?太溺爱孩子了什么都给孩子玩这样好吗?...诸如此类,数不胜数。这些来自外界的声音曾让我们的育儿方式产生对怀疑,但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坚定了自己的心念。
事实上,这三年来,我打破的锅碗瓢盆比开心要多的多。
这个让开心着迷的锅碗瓢盆游戏在他通关后,他便再也没有继续,转而探索其他更好玩的事物。
陪伴孩子成长的三年,也是我们作为爸爸妈妈成长的三年。
不是因为增长了多少育儿知识,而是开始内观,开始像看见孩子那样看见自己内在的小孩。
我的育儿之路从看微信公众号上碎片化的育儿知识,到深入阅读书籍,到现在对亲身经历“现场”特别感兴趣。我好奇那些好的教育理念是怎么落地的。
这份初心促成了我们的暖村之行。说起来也很好玩,在去暖村之前,我对道禾的认识仅限于育儿达人的朋友曾提到过这个词,我的印象中道禾是一所教育做的不错的学校。一切就像冥冥中注定的一样,指引着我们来到了暖村,近距离的接触道禾的老师们,去感受道禾教育下的那份用心。
我要为他唱首歌
这是我在暖村经历里最想写的一部分。
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我陪着开心在童玩区。突然一阵明亮愉快的歌声和排着队的孩子一起走过来。我的目光马上被吸引了,玩得很投入的柠柠也马上丢下了手中的玩具,趴在门上一脸向往的盯着哥哥姐姐们。刻印章做年历的活动,开心因为年龄限制并没有参加,好在退房离开的那个早上,我注意到了这个课程。
开场是竖笛吹奏的音乐,我仿佛在北极老师吹奏的旋律里遇到了她的呼吸,在她的神情和歌声中感受到了她对音乐和孩子的热忱。在冷风飕飕的冬天,老师一边唱一边做了在冷风中瑟瑟发抖抱手臂的动作,孩子和大人们也跟着一起做。歌声包裹着我们,旋律和我们的身内心产生了共振。
我被感染到了,心里想回头我要学会这首歌唱给开心听。这样以后的每一个冬天,我都可以和他一起唱这首歌,点一支小小的蜡烛在他的心里,无论以后他会处在怎样冷风飕飕的冬天里,明亮闪耀的烛光都会照亮他,像太阳一样给他温暖为他指引方向。
自由和边界
写对联的时候,老师大多时候都站在孩子们的身后默默看着。
心爸情不自禁干涉指导开心时,老师会很小声提醒: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写,孩子的字有孩子自己的样子,他们自己的样子就很好。
我知道孩子自由探索的好处,但孩子玩的忘形后那个场面收拾起来真的很麻烦。有时候,我会怀疑,这样做真的对吗?需要给孩子建立边界吗?道禾对开心这样小的孩子也开放这个课程吗?我向老师提请教了这个问题。
老师告诉我,对孩子来说,越早感受墨、水、纸、笔之间的关系越好。在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让他自由探索。当然,老师也会提前告诉他,这些东西要好好珍惜,如果打破就没有了。
回来细想,其实这个问题,我是有答案的。在孩子兴奋的在笔墨纸砚中玩耍的时候,我们是否真正看到孩子?看到他手舞足蹈的喜悦,被他的快乐感染。尊重并认可他的感受,他在这个被看见的过程中建立安全感,可以更安心投入去感受笔墨的变化,去拥有属于自己的感官体验。
倘若一开始我们就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对立面,那无论我们怎么建立规则,或是粗暴地阻止孩子,得到的都会是反抗。在让孩子自由探索和让清洁更容易之间,总是有办法的。比如带着工具去室外画,或者地板上摊上毛毡,给孩子穿上罩衫,事先温和地告诉孩子要怎么做。最后哪怕真的场面有点乱,所有的事情都是一念之间,如果用接纳包容的态度去面对,墨水擦擦就干净了,没什么大不了的。重要的是孩子们幼小心灵的美好体验。
边界是什么?我理解的边界是,大人先要清楚并守住自己的边界。
在孩子的每个阶段,给他自由空间让他探索:在爬行的阶段,给他探索物理边界的自由;在学习走路的时候,给他练习自己站起来的自由;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孩子会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有自我意识,才会有我和你的界限。
尊重自己的感受,才会尊重不同个体的差异性。
每一次经历,都是向内求定的过程,接纳当下的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如何努力不至于跑偏方向。
行不言知教
节气厨房开始前,有一个细节。
群佑老师从柜子里拿出一套叠的很整齐的工作服。
我好奇的问,“老师你们每次工作结束都会把衣服这样叠起来放好吗?”
“是的,我们会熨烫整齐放好”老师回答。
厨房工作结束后,老师很自然地带着孩子们一起把桌面整理干净。
每次活动前,老师们都会用好玩的方式带大家做自我介绍。
介绍结束后,所有大小朋友都会和这位新朋友问好。
十次自我介绍,十次你好。
以至于在印门神活动时,老师介绍了门神后,有小朋友脱口而出:“门神好~”
后来,有一晚睡前,开心突然自己念叨着:小开心好~小开心爸爸好~。
我接着他的话说,“那看到爷爷奶奶怎么说?”
“爷爷好奶奶好。”
“那柠柠姐姐呢?...”
“柠柠姐姐好~柠柠妈妈好~柠柠宝宝好~桐姐好~ ”
...
一整个睡前时光,我们都在给开心熟悉的大小朋友们问好。
茶道环节,大人们先入茶室坐下。
友馨老师带着小朋友们在室外先侧脸吐出浊气,然后一起进入茶室。
每个小朋友都在门口端起一份茶点,安静地走到自己爸爸妈妈面前,为他们奉茶。
每次闻茶叶和茶汤之前也会先侧脸吐气,然后再闻香味。孩子们看着自然也跟着这样做了。
在孩子的世界里,成人有着榜样的力量。
想要孩子做什么,那大人一定要先去做。
当大人关注点在自己的身上,享受此刻自己在做的事情时,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榜样。
老师们并没有直接用言语告诉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而是带着孩子们一起做。
在一次次重复的动作中,让传统和礼仪成为孩子们生命中最自然的本能。
在日复一日中,或许有一天他会突然领悟其中深意。
美育在日常
老师们一起布置的现场,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所有的素材都取自大自然和实用之物:对联、窗花、门神、灯笼、南天竹,大量的红色元素增添了新年的喜庆。
常常思考一个问题:美育如何在日常落地?
如果家长没有太高的审美能力又如何在日常中为孩子提供一个美的环境,
如何引导孩子发现美,创造美?
老师告诉我,孩子的美感和创造力比大人要高的多。
大人不需要刻意去引导,只需要为他提供支持。在环境上,要有所甄别,尽可能带孩子去大自然、美术馆等。并在经济能力范围内,为孩子提供有质感的绘画材料。如果想要孩子在水墨上有所发展,就需要为他提供笔墨纸砚,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和感受笔落在纸上水墨呈现的形态。
茶道课,是打开五官的过程。
观察茶叶的形态、颜色,闻茶叶的味道。用纸笔涂、写、画下自己眼睛看到的,鼻子闻到的。
然后是茶汤,眼观、手动、鼻闻、品尝。
当温润的茶汤滑过舌尖,落入喉中,刹那感官牵动的记忆都突然涌现了。
味觉和嗅觉,打开了我们的想象。
《日日是好日》书里提到:茶道依季节的循环,将生活美学与哲学变成亲身体验,了然于心。真正的体悟需要时间,可是就在“啊,原来如此”那一瞬间,完全化为身上的血与肉...
任何事皆存在季节感,而且配合当天的主题,这就是茶道的款待。
想起早些年,有朋友为我泡茶。我有些紧张和局促,自己不懂茶道不知道如何喝。朋友笑着说,喝就是了,喝着喝着就懂了。果然喝着喝着,舌头对细微的味道有了辨别。感受过美好的事物和味道后,虽然说不出一二,直觉却也能有所分辨。
剪纸的时候,开心很努力地把红纸减得很小,又很认真地送给老师:老师,这是送给你的礼物。
虽然,我们都不晓得这是什么礼物,但是这是他自己亲手制作的,里面有爱和温暖,这就够了。
作为大人,我们除了说一句:开心真的很棒。
好像其他都是多余的,其中的感受,我相信他已经得到了。
三天的暖村生活,是在爱与美里滋养的三天。老师们柔柔的声音和语调一直萦绕在耳边,回来后我们对开心说话都不自觉的温柔了很多。
有朋友说,因为是参加活动吧,老师才显得特别好脾气,让孩子毫无顾忌的玩墨、玩糯米,对孩子破坏性的行为都会格外的包容。
我相信这不只是职业素养,礼貌和好修养大多来自他们从小生活环境的熏陶,是为原生环境。
老师对孩子的欣赏与包容,在互动的游戏、音乐、绘画、书法、茶道、手工制作的艺术形式里,是他们懂得孩子、尊重孩子、爱孩子的心。
我们的初心,不能仅仅是课程这个形式,要让孩子们用感官去感受,用手作去体验,借此培养孩子们情感抒发的能力,唤醒孩子对自然和生活的感受力。
从暖村回来的路上,心爸和我说:“我们过年的对联自己写!”
我心中一喜,正有此意。
回到家里,第一件事就去买了一刀红纸,爸爸挑了一盆冬青,我挑了一盆兰花和一把年花。
从此,我们家立了一个flag:以后每年过年的对联,我们都要自己写。
暖年从暖村一直延续到了家里。我想,这是暖村之行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的礼物。
_
SEE U
“
这里,记录和分享我们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所遇所思
抛出我们的问题和观点
期待和更多的爸爸妈妈们交流
”
欢迎分享
▼
Copyright © 2019 IBUZO Culture.
All Rights Reserved
为美好生活点赞↓↓↓